• 微博
  • 微信
  • 登录
  • 搜索
  • 首页
  • 机构
  • 资讯
  • 发布
  • 公开
  • 服务
  • 下载
  1. 首页
  2. 资讯
  3. 本院新闻
  4. 本院要闻
  5. 十年纠纷亲情酿积怨 一朝和睦法官释前嫌
十年纠纷亲情酿积怨 一朝和睦法官释前嫌
发布人:网站管理员     发布日期:2016年02月05日     分享到:

“十年的纠纷,没想到在这里一个月就解决了,快过新年了,兰山法院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。”2月4日,在兰山法院执行大厅,刚从东北赶到临沂的何某某正拉着法官刘世进的手连连表示感谢。

2005年,被告郑某某、张某某与其表舅原告何某某共同在山东诸城市合伙投资生化厂,因经营不善分伙,双方因此产生纠纷。原告何某某诉至本院,要求二被告返还合伙欠款8万余元及利息,案件于2005年5月判决原告胜诉。判决生效后,二被告未履行还款义务,原告申请兰山法院强制执行。

但是,案件在执行期间,法院多次查找当事人财产未果,并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后,二被告仍拒不交纳执行款,法官穷尽了所有执行措施,案件一直没有进展。“这也变成了我们心头的一块心病,为此我们还多次上访。”何某告诉记者,“从2005年到现在,我们时不时想起这件事,大家本来都是亲戚,虽然钱不多,但是这件事弄得大家心里都沉沉的,特别是过年的时候,一提起这事,过年的心情都没有,后来就直接不抱什么希望了。”

2015年7月刘世进法官接手此案。在认真查阅案卷后,刘世进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执行措施。“首先将二被执行人列入了失信黑名单,以示罚诫。其次,我们多次去当事人所在村居了解情况,得知双方本系亲戚关系,二被执行人对判决一直不服,且郑某某身患重病,无力支付欠款,张某某为还债长期在外打工。”刘世进告诉记者。

了解到情况后,执行法官找到了二人的妻子,对其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同时又耐心细致的做申请人的工作,让他们知晓二被执行人的难处,降低执行期望值。经过耐心细致的劝说,二被执行人的妻子表示,会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,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还债。

2月4日早上,何某某从不远千里的黑龙江鸡西市赶到临沂,在了解到法官做了大量工作后,何某当即表示16万的欠款只要5万元。“这些钱拖了十年了,我们本来没抱多大希望了,现在咱们的法官能这么积极的给我们协调,我们做出让步也是应该的。”何某某表示。

在调解现场,感受到诚意和暖暖亲情的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。“谢谢咱们的法官几次三番、不厌其烦的调解,打开了我们的心结,重归于好。”郑某某表示。在执行大厅调解现场,郑某某、张某某一次性将50000元付清。十年揪心的欠款,十年破碎的亲情,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
“这是我收到最珍贵的新年大礼包了,十年的心结终于解了,可以心情轻松的过年了。”何某某表示。临走时,他将一面写有“司法公正执法为民 人民公仆 优秀法官”的锦旗送到刘世进法官的手中。“来之前我们就已经做好了,刘法官担当的起这面寄托我们诚挚谢意的锦旗。”何某某感激的说。

“人难找,财产难查。”这是基层执行工作的现状。“执行难”影响了法律的威信,降低了法院的威望。“迎难而上,永不放弃,再难也不怕。”刘世进法官在接受齐鲁网记者采访时说。“以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开展工作,对待有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依法办事,不讲情面。而对待那些生活困难的被执行人,则要充分理解被执行人的难处,坚持在执行中调解,促成当事人双方和解,真正实现案结事了”。

“法不容情,但法不外乎人情。”刘世进法官对待申请执行人和上访人员,热情接待,耐心倾听,以情换情,以心换心。对于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和上访人员,除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维护他们的权利外,在生活上也要对他们尽可能的关怀和帮助,并为他们积极申请司法救助。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法院的亲切和温暖,更好的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
image

image

版权所有© 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 2015。 保留一切权利。 鲁ICP备16000050号-1
  • 网络信息举报联系方式:0539-8321536;举报邮箱:lsfybgs@ly.shandong.cn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法律声明
    • 隐私保护
    • RSS订阅